在美国经济学家看来,真正的资本主义是你有两头奶牛,用卖牛奶赚的钱再买一头奶牛,然后像滚雪球一样扩大。
根据这个原理,美国人就有了对欧洲式资本主义的解释:你有两头奶牛,饲养费用太贵,所产牛奶难与进口产品竞争。于是就要求政府给补贴。
政府最后决定高价收购,低价卖出。欧洲的奶农拿了补贴后还不满意,又牵着牛去布鲁塞尔欧盟总部。
有一次,他们公司来了两个英国工程师,参加某合作项目的试验。每天上下午,两个英国佬都要喝茶,一喝就是20分钟。
这还不说,喝完茶后还要一边聊着他们没有谈完的话题,一边开始工作,好大一会儿才能真正进入状态。
对这种欧洲式的工作精神,朋友说他并不羡慕。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赚钱比美国同行少很多。
数据显示,欧盟与美国的生产力差距高达20%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洲非科技公司的年化生产力增长率仅为0.9%,而美国则高达2.6%。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
这种差距在经济表现上清晰可见:2024年美国GDP高达30.51万亿美元,而欧盟27国共有19.99万亿美元。
人均GDP差距更加惊人——2024年欧盟人均GDP(购买力平价)为62,660美元,而美国高达86,601美元。
在美国人看来,这跟欧洲的优先生活,其次工作的理念有关。
欧洲当然有让美国人仰慕的地方,首当其冲的就是悠久的文化和历史。除了加拿大、墨西哥这两个近邻外,美国人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英、法、德、意四国。
有位朋友在华尔街工作,是个爱尔兰后裔。有一次和我谈起欧洲之旅,他对乡间古老的小旅馆赞不绝口,说是在那种古色古香之中,他才有了一种寻根问祖的体验,如同喝了陈年老酒。
从华尔街的摩天大楼回望欧洲的乡间生活,这感觉和坐在现代化的高级住宅里把玩一件古董似乎没有什么两样。
这种描述可能不完全准确。在许多美国人看来,生活中的欧洲表兄弟们有些方面要比他们现代得多。
有一次他应德国朋友之邀去打网球,打完球后去洗澡。他看有桑拿室,推门进去就蒸了起来。忽然有人进来,他抬头一看。啊!我的天啊,原来是两个女士!他慌慌张张地把浴巾裹在了身上,而那两位女士却大大方方地笑了起来。有一位还说:你一定是个美国人,要不怎么这么紧张。
我这位商人朋友出来后,一个劲地埋怨他的德国朋友,说没想到德国人竟然会如此开放。
美国人进澡堂,进去前是美国人,出来后还是美国人。那么在澡堂里面他是哪里的人呢?答案是:欧洲人。美国人脱光了就是欧洲人?
这则笑话想说的是,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其实并没有使那些原本从欧洲而来的美国人脱胎换骨。他们带着几百年前欧洲人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离开了故土,失去了在欧洲不断进化的可能,仍沿袭着断了代的传统与民俗。
有专家将此称为移民文化的断代现象,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美国人为什么要比现代欧洲人更保守。而且,今天的美国,在特朗普的推动下,正在掀起重回本色(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文化)的浪潮。
美国人对欧洲表兄弟有很多不满,他们最烦的就是表兄弟走得太慢,跟不上趟,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还总想搭便车。
有位英国记者说,有一次,他只是提了一下美国校园枪杀事件的数目,那位美国人就很不高兴地说道:别忘了,要不是我们美国,你们现在可全是讲德语,要不就是俄语。这种反应在国际舞台上也屡见不鲜。
今年2月,美国副总统J.D.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猛烈抨击欧洲国家长期搭美国便车,称欧洲过度依赖美国安全保障,却不愿为自身防务支付足够费用。
他更进一步批评欧洲领导人对移民问题的处理和的限制,是严重背离了他们的共同价值观,脱离了西方文明的本色。
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没有一家是欧洲公司,而美国科技巨头几乎占据了所有席位。
更令人震惊的是,美国前七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英伟达和特斯拉)的市值总和是欧洲前七大科技公司的17倍。
欧洲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的落后已经成为欧洲僵化症(Eurosclerosis)的典型表现。甚至在传统优势领域汽车行业,2024年全球销量前五的汽车品牌中已经没有一个欧洲品牌。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尖锐指出:欧洲人的麻烦是,每当遇到麻烦总是要向大西洋对岸求援;而每当麻烦过去,又总期望美国人能听他们来讲该如何治理美国。
这种观点在美国精英圈中颇有市场,他们认为欧洲的经济模式已经落伍,欧洲的僵化症正在侵蚀其国际竞争力。当然也让美国拖不动。
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承认,欧洲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彻底改革其经济政策,以应对美国和中国的竞争。
不过,大西洋两岸的联系依然紧密。美国一如既往地将欧洲选为出国学习、旅游和工作的主要目的地。
2024年,欧盟与美国的货物贸易额达到8670亿欧元,这个数字在过去十年里几乎翻了一番。
在面对全球挑战时,美欧谁也离不开谁。有人把美欧关系比作一对老夫妻,吵归吵,但最终还是离不开彼此。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人觉得这个家还得美国说了算,欧洲总想着平起平坐,又没有那个实力,还拖了后腿。